近日,Temu美国站突然掀起大规模封号潮,矛头直指使用虚假材料的注册店铺。许多卖家一夜间失去店铺,商品全线下架、无法上新补货,用户也无法再浏览购买。
这已是Temu今年内第二轮“扫号行动”。平台合规门槛持续抬高,靠虚假资料入驻的生存捷径,正在被彻底堵死。
01 Temu美国本土店遭遇“合规清洗”
8月18日起,大量Temu美国本土店因注册信息违规被平台封禁。处罚立即生效,店铺停运、经营权限全部冻结,几乎不留缓冲余地。

卖家虽拥有6个月的申诉期,但申诉条件极为苛刻:需法人手持证件拍摄视频,并结合谷歌地图地址验证录制视频,流程复杂、通过率极低。
这并非Temu第一次出手。早在今年3月,平台就曾针对虚假资料问题,进行大规模扫号。五个多月过去,审查力度未减反增。
尽管本土店自帶流量和运营优势,仍有很多卖家试图“钻空子”违规入驻。此次封号再次敲响警钟:跨境经营必然合规。
Temu在北美的形势并不乐观。外部面临关税政策收紧带来的阻力;内部,尽管美区全托管模式逐渐恢复上架,但整体权重下调,敏感类目审核更严。
各类合规问题不断爆发,正在制约平台的长远发展。此番“自查”既可视为清理门户,也是Temu为巩固北美市场所做的努力。
然而,在北美业务收缩的同时,Temu并未放慢全球化脚步,尤其是在欧洲市场,正全速推进扩张。
02 欧洲成为Temu新的增长点
Temu在欧洲狠狠踩下油门高速扩张。其活跃用户已突破1.2亿,预计全年GMV将达到580亿欧元,同比大涨45%,增势惊人。
物流成为Temu撬动欧洲市场的关键支点。从进入之初,平台就紧扣“物流体验”推进本土化运营,力推半托管和“本对本”模式。
目前,Temu已在27国上线半托管,在13国推行“本对本”,并配套“一键卖全欧”等便捷工具,不断深化物流服务合作。
近日,TEMU与奥地利邮政扩大合作,年内将在中东欧推出PUDO(便捷取送货服务),覆盖奥地利、匈牙利、保加利亚等国。该服务支持消费者在便利店、包裹柜自助收寄,显著提升配送灵活性。
此外,Temu还与DHL集团签署谅解备忘录,DHL将为其欧洲“本地对本地”模式提供专业物流支持。
Temu预计,未来欧洲80%的销售额将来自本地履约商家,欧洲运营正持续向本地化深入。
03 合规与本地化成为跨境运营核心
一边是北美不断收紧的合规审查,另一边是欧洲迅猛成长的本地化生态,Temu的双轨发展也预示着跨境电商正在进入新阶段:野蛮生长时代结束,合规与精细化运营成为关键。
对卖家而言,坚守合规底线是经营的基本要求。不论进入哪个市场,真实资料与规范操作都是应对审查和封号风险的必要方式。
同时,差异化运营和本地化能力也越发重要。比如欧洲消费者高度重视物流时效与体验,卖家需适应“本对本”等模式,确保订单履约效率。
这要求卖家不仅要选品准确,还需深入理解不同市场的规则、基础设施与用户偏好,实现真正贴合区域的经营策略。
Temu的全球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,平台规则日趋细化,运营更加侧重本土化。只有顺势而为、尽早合规、积极布局本土化的卖家,才能在激烈的跨境竞争中走得更稳、更远。
文章出自:跨境知道